不是第一次來到廈門,但是第一次帶著美好的憧憬踏上這段旅程。
之前印象中的廈門,跟青島有很多相似——舊時留下的老洋房、蜿蜒曲折的海岸線、上下迂回的街道......是我熟悉的城市感覺。但這裡又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閩南語的故鄉,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在湖裡山炮臺上用望遠鏡看到遠處的大旦島上用繁體中文向大陸展示的標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回憶起7年前的事情,當時的熱血還猶存心中!
經歷了一個半小時的飛行,飛機穿過雲霧終於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廈門島。從空中俯視廈門,高樓、矮山、綠樹、跨海大橋,竟是一座小香港!接下來在城中乘車的經歷,小型的立交橋、破舊不堪的住宅區、隨處可見的棕櫚樹,還真的有點香港味!怪不得福建人眼中的中國地圖上只把閩粵兩地認為是中國的南方。
原本當天下午登陸鼓浪嶼的計劃因為忘帶相機而推遲了。爲了等TT把相機帶來,就把第二天的行程提前了。經過之前遇到的一位熱心的廈門人指點,加上從機場免費索取的手繪地圖,珍珠灣成為了廈門遊的第一站。
從輪渡車站下車後,熟悉的感覺又來了,這不是跟青島的棧橋一樣嘛?!既是交通樞紐,又是旅遊景區,還有沿海的洋樓。只是,那種熟悉的味道沒有撲面而來。每次只要在青島海邊一公里內的地方下車,那種咸滋滋的大海味總是會將人包得嚴嚴實實。海邊長大的孩子,總是會有戀海情結的。
可惜輪渡那邊沒有沙灘,海水滿滿的,是人工填海的結果。
公交車上上下下,在老城區行進。我試圖聽聽車上當地人的對話,但是,除了幾個我能聽懂的詞之外,其他的都不太容易聽清。彪悍的司機大叔用閩南普通話說起話來也十分溫和,聽他說話,根本就是很愜意的事。不像上海話,即便聽不懂,但發音、吐字還是能聽清的。尤其是一些大叔大媽,真的很像說上海話的西北大漢。這閩南語似乎比那吳儂軟語更軟,像一團棉絮輕靠在耳旁,隨即又融化在心底。
廈門的生活是緩慢的,路上不會積壓很多車,司機勻速慢性著,似乎經過每一處都是一片風景,讓人沉醉。乘客站在車站招招手,司機就會停下來,不是商業區、交通樞紐的車站人總是不多。
珍珠灣是一片很小的沙灘,也是廈門海濱木棧道經過的一部份。
廈門的海水是淺色的,大概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海水的顏色就越淺,但是印象中香港的海比它深。
精明的商人也在海邊建造起了價格不菲的仿歐式別墅,應該也算是一條風景線吧。
廈門建築的外牆總是會出現一些綠綠的苔蘚,給人濕濕熱熱黏黏(不要想歪!!)的感覺。台灣!台灣也是這樣!後來,TT跟我說,這邊都是這樣啊!真是美好的閩南風情!
COMMENT
無題